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_第一百六十章 文艺活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文艺活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让他非常高兴,有时候忍不住喝两杯。



因此,他也赞成周益民的意见,让孩子去露面。



院里几乎三分之二的居民,家里都有小孩子,少数服从多数。再加上,这是周益民的提议,众人无论如何也得给面子,不会公然反对。



随后,问题就集中在唱什么歌上面。



这年代,比较火的歌曲,无非就是那么十来首。



实际上,如果不是小孩子参与,周益民可以提议演小品。这时候小品还没出现,要等到1983年春晚,才有初具小品雏形的哑剧《吃鸡》。



小品在春晚舞台上的真正打响,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吃面条》。这个节目在某种程度上还保留着小品作为戏剧表演训练的痕迹,但已经为当时的普通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



“《我的祖国》怎么样?”有人出主意。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上甘岭》大家都看过不止一遍,所以这首歌对大家来说,比较熟悉。



它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不怎么好,肯定会很多人唱,我们很难过关。”二大爷摇头。



不是说这首歌不好,而是太多人唱,也就没什么特别。



“《歌唱祖国》?”



周益民无语。



《歌唱祖国》更加出名好不好?



就连我们敬爱的老总都亲自签发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在后世,《歌唱祖国》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



有多出名,不用他赘言了。



周益民想起一首歌,还未面世的。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正常来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要两年后才被创作出来,是是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



随着《英雄小八路》影片在全国的放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歌,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



此歌后来还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它本身就是主旋律歌曲,非常适合这个时代,同时也十分适合小孩子唱。



周益民不会写歌之类,不懂什么作曲,但是他会唱呀!这首歌,哪怕没有配乐,清唱也相当不错。



想到这,周益民开口:“唱一首新歌好了。”



“新歌?什么新歌?”有人不解。



最近的新歌有哪些?众人都不是很了解。



“自己创作一首,儿歌而已,应该不是很难。”



院子里的居民面面相觑。



创作一首歌,还不是很难?



这话,也就周益民能说出口。



大家都知道他会发明,创作歌曲可能还真行。



感谢08a兄弟的200打赏!



第一百六十章 文艺活动[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