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_第二百二十七章 有人晕倒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有人晕倒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还没亮,老支书就带领着周家庄的人,开始往牛车和驴车装已经晒好的小麦,今天要去交公粮。



所谓交公粮,就是你种了国家的地,等到了秋季有了收成,你需要无偿将一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



比如,你种了十亩地,不管你的收成如何,需要将每亩地粮食的百分之二十上交给国家。



交公粮对于后世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一件事。



但对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来说,交公粮在农村是头等大事,是存在于脑海深处难以磨灭的印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活,终于把大部分的小麦都装好车,剩下装不了车,只能由人来挑着。



老支书看见所有人都准备好,便大声说道:“出发!”



大家有序地出发,这种事情每年都要经历,时间长也就习惯。



村里已经统一做好了路上需要的干粮,由于人数比较多,全部都做成窝窝头,满满一大麻包袋。



“老支书,一麻包袋的窝窝头够了吗?”大队长不解的问道。



要知道,往年最起码要准备两三麻包袋才勉强够吃。



首先从这里走到粮站,就需要一两个钟,他们村距离粮站比较远。



其次,到了粮站后,估计都排起长长的队伍,排队轮到自己村,都不知道要排多久。



更别说,还有可能不及格,要找个地方再晒一下。



当然,他们周家庄今年应该会好点。



毕竟公社那边有人,陈华上次因为脱粒机得到了嘉奖,据说在公社那边就任重要岗位。



正所谓有人好办事!



而且,老支书摇了摇手里的两包中华:“今天有这两包中华,再加上有陈华帮忙打招呼,我们村肯定能畅通无阻。”



往年是手里没有好烟,中国是个人情世故的国家。



实际上,往年他就算是想买这种好烟,没有票,也买不到,除非去黑市买。但是大家都知道,黑市的风险有点高。



大队长看见老支书手里的中华后,微微瞪大眼睛,感觉烟瘾上来了,随即讨好道:“老支书,这个中华,是不是可以给我抽一根?”



他也没有抽过这么好的烟,到时候说出去有面子。



老支书没好气地道:“连我自己都不舍得抽,这都是要给粮站的领导的,你就别想了。”



大队长讪讪一笑,也就没有继续讨要。



周家庄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发,到了村外,靠近上水村的时候,就看见上水村的村民也开始出发。



双方碰面,打了个招呼,聊了几句。



就这样,大家结伴而行,毕竟人越多就越安全,也不怕遇到那些不长眼的人来过来抢粮。



在通往粮站的路上,马车、牛车、人拉架子车、熙熙攘攘,人声喧哗,热闹非凡。



除了上水村和周家庄之外,大多数村准备的粮食肯定是不够,没有办法,现在能吃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有人晕倒了[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