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_第二百九十八章 周益民的建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周益民的建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有意要将胜利培养成数学家,既然有那天赋,为什么不呢?



后世有人说,数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就是数学作为基础构架起来。



现在,国内还没有特招、保送这种制度。



到1970年,清北两所大学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从工农兵中选拔学生,学制缩短为2至3年。



虽然是推荐上大学,但还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比如,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要有在工厂、农村、军队里工作两年的经验。年龄方面,以20岁为主,条件优秀者可以放宽年龄限制。



这或许是特招的前身。



不过,正儿八经的特招,应该要到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开始试行保送生制度,这可以视为特招生的雏形。



“真的?”程四光大喜。



他知道,周益民是有人脉的。



说能够让人帮忙保送,就基本上没问题。至于他口中的张叔是谁,程四光就不深究了。



要是这样的话,他就送胜利去中学,深耕数学。



王老师深深看了一眼周益民,暗道:你小子藏得挺深。



之前考上大学,你小子都不去读,真让他有点搞不明白。



周益民点头:“应该不难。”



其实,再过五六年,那股风就要吹起来,到时候大学停办,想读都难。所以,现在周益民说话毫无压力。



“那就拜托益民了。”



这时候,黄素琴开始将饭菜端上来。



“胜利、胜义,吃饭啦!”



程四光给周益民和王老师倒酒:“来,我们喝一杯。”



王老师看到桌上有腊肉、咸鱼,以及鸡蛋,眼珠子差点都绿了,心里感叹程四光舍得。这一顿,好多人过年都吃不到。



吃饭时,周益民遗憾道:“可惜,我们现在跟老大哥那边交恶了。不然,以胜利这种数学天赋,甚至都可以送去留学,以后当一名数学家。



另外,我还听说,那边的国家在去年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后,或许胜利也能代表我们国家去参加。”



据他所知,1956年罗马尼亚数学家罗曼教授提出了倡议,并于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只有1980年中断过一次。



竞赛的目的,是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青年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在后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很热门的,中国第一次派人参加,是在1985年。



“哦?有这种事?”王老师还是头一回听说,感觉新奇。



程四光则是满脸期待,期待胜利以后也能参加那样的竞赛,为国争光。同时,也是为他,为他们程家争光。



至于留学,那不现实。



当然,要是能留学,他砸锅卖铁,都要送胜利去留学。



周益民笑了笑:“朋友说的。



现在我们跟北方的关系紧张,或许再过些年,等胜利长大,我们国家跟那些国家的关系没那么僵,就可以参加了。



所以,现在学好知识,做好准备,也没有错。”



俄国的数学,即便是放在21世纪,也强得一批,是很多人心中的数学圣地。



第二百九十八章 周益民的建议[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