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_第121章 六部变九部,李善长之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六部变九部,李善长之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仲质直面向朱标,道:“太子殿下,微臣以为,地方上案件审判若只交给典史,只怕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殊为不妥。”



朱标道:“如何不妥?案件既指定由典史办理,若出了冤案,便可让典史负责。”



“况且典史也并非没有监督——知县、县丞、主簿对案件皆有知情权,刑房典吏作为副手亦可监督。”



“此外,大案、命案、要案,都是需要报给上级部门核查、定案的,若有冤假错案,很容易显露。”



“再不济,还有巡查御史,澄清污浊。百姓若有切实证据,甚至可以捉拿贪官污吏,上京来告状。”



“凡此种种,皆可降低冤假错案出现的可能,何必非让几个县官参与其中?”



听了朱标这番话,刘仲质便意识到,朱标不止是支持六部改革那么简单,只怕是刘宽这份奏章内容都提前与其商量过了。



他一时又挑不出别的缺漏,便拱了拱手,退回原位。



两位阁臣先后折戟,其他阁臣也挑不出这份奏章的毛病,便都沉默下来。



见此,朱元璋道:“既然众卿对刘副郎这份改革六部的奏疏没别的意见,咱们便趁着今日的机会,集思广益,说一说这六部变九部之事该如何详细落实。”



随着这次并不正式的御前会议继续,讨论到各部改革的一些具体内容,刘宽才开口说两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



等到刘宽等人从奉先殿出来时,天似乎都黑了,却是这场会议足足开了近两个时辰!



会议最后不仅确定了变六部为九部的详细办法,还在老朱的授意下,顺带改革了通政司。



通政司将提升级别,改为通政院,设院使、院丞、院判各一名。



下辖承进司、驿传司、交通司。



其中承进司、驿传司都只是将通政司原有的职能规整一番,改了个名字。



承进司甚至是唐宋时便有过的,俗称银台。便是驿传司,也同样是元代通政院的下属机构。



唯有交通司是真正的新设机构——刘宽在六部改革奏本中原来设想了十部,最后一个便是交通部。结果让老朱给否了,于是就有了通政院交通司的出现。



···



当刘宽从午门出来时,鼻尖上忽然落下一片凉凉的“鹅毛”。



“下雪了。”



刘宽抬头望向天空,喃喃出声,不禁想起了父母、哥哥、嫂子。



‘嫂子应该生了,也不知是侄子还是侄女。’



就在刘宽仰着头,呆立在鹅毛大雪中想念家人之际,一辆马车咕噜噜地从紫禁城中驶了出来,停在刘宽一侧。



能在紫禁城中骑马、坐车的人并不多,诸皇子也只能骑马,至于能坐车、坐轿的,唯有徐达、李善长这样功勋卓著的老臣。



果然,车窗打开,露出了头发花白的一张老脸。



却是韩国公李善长。



“刘驸马是要去工部司院吧?老夫正好顺路,可要上车坐一程?”



‘你顺路?当我不知道你家在哪儿吗?除非你不回家。’



刘宽心里嘀咕,面上却微笑着道:“多谢韩国公好意——下官难得遇到这般鹅毛大雪,想在雪中走一走。”



李善长脸上失望之色一闪而过,随即微笑道:“刘驸马好雅兴,那老夫便不多打扰了。”



说完关上了车窗,马车又咕噜噜远去。



刘宽看着李善长的马车若有所思。



他怀疑李善长应该是想让他上马车,问些什么——重阳节那日,李祺既跟着看了三部电影,听他讲述那么多事,回去后必然会告诉李善长。



所以,李善长多半确信了他后世之人的身份。



既知道他是后世人,谁不想了解自己的后事呢?



‘我既然知道你的结局,又怎么会跟你搅和在一起?’



‘不过以老李的聪明,该不会从我的态度就判断出他结局不美好吧?’



心中如此想,刘宽却没担心什么。



眼见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一会儿就让人白了头,他便加快脚步往工部大院走去···



没过多久。



又有两辆马车从东华门驶出紫禁城,过了朝阳门、上方桥,来到外城西南区域贫苦百姓最多的槐树里。



马车在距离槐树里几十步的地方停下,一名身披貂裘的青年下了车,便有一队队亲军开进槐树里,却是清场、排查危险。



没多久,去排查危险的亲军将领回来冲青年抱拳说了句什么。



青年于是带着几名随从,提着几样东西,步行来到槐树里边缘处一栋农家小院前。



说是小院,其实只围了个篱笆墙,里面不过正偏两座茅草屋。



青年走进去,来到正屋,便见一人躺在床上裹着薄被发抖。



这人闻声看过来,瞧见青年先是一喜,随即想到什么,便裹紧了被子,背对过去,阴阳怪气地道:“太子殿下来这破地方作甚?看我笑话?”



第一更。



第121章 六部变九部,李善长之邀[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