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_第151章 铁路检测,运营亏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铁路检测,运营亏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大明如今的工艺,仿造螺钉不是问题,可要想仿造能替换铁路上这些螺钉的产品,难度却不小——这涉及到了加工精密性问题。



当然,这问题并非无法应付,毕竟去除了电气化的铁路也并非多么精密的设施。



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尽快提升大明的工业水平,比如说金属冶炼、金属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等等。



‘看来待火车投入使用后,得尽快将郭天问调入机器制造局,争取早些研制出各种金属零件加工机床才行。’



思考着问题,刘宽与裘七尺等人在铁路上行走了近一里远,这才回到土路上。



刘宽将裘七尺叫过来,并马而行。



“裘主事估计以你们现在掌握的技术,对一里铁路进行检测、养护乃至修理,一年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



自春节后,火车第二阶段试行实验开始,虽说名义上由郭天问、裘七尺一起负责。



可实际上,列车车厢方面目前已改无可改,所以过去几个月车厢项目组主要是在研究如何利用大明现有材料建造新的铁路,以及如何修理京沪铁路。



没错,因为材料、技术的代差,对大明来讲,修理穿越来的京沪铁路,甚至比建造新的铁路还难一些。



好在车厢项目组背靠整个大明,能搜罗不少人才,目前不论是建造新铁路方面,还是修理后世铁路方面,都有不小的进展。



裘七尺作为项目组主事,对铁路的检、养、修工作也有了一定心得。



听刘宽询问,他略微沉吟,便道:“若状况都类似刚才咱们检测的这一里铁路,一年的检测、养护、维修费用加在一起,大概需要两百贯左右。”



“当然,如果遇到成段损坏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每一里修复起来估计都要成千上万贯。”



“而且以咱们现在的材料及技术,修复好的铁路在安全及耐用都不及原铁路。”



听了裘七尺的话,刘宽微微皱眉。



京沪铁路长近三千里,即便都类似方才那段铁路般,没损坏什么,一年的检、养、修费用仅按两百贯来算,整条京沪铁路一年便需要六十万贯!



如今大明财政收入主要以粮食计算,最近几年都在两千多万石的层次,尚未达到历史上最高的三千余万石。



一石粮食大约价值两贯。



所以,目前大明的财政年收入可以估算为五千万贯左右。



六十万贯相较于五千万贯固然不多,可若仅是拿来维护一条铁路,就太多了。



须知,大明每年在军费、官吏俸禄、教育、基建、救灾等方面的花费都不小,虽不像后世国家那样经常财政赤字,但余下的也不多。



就算老朱再支持铁路运输,看到这比铁路维护费用估计也会心疼。



回过神来,他便问:“我知道你们项目组目前的铁路维护技术还在积累阶段,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待几年后技术逐渐成熟,估摸着一年的维护费用应该能降低不少吧?”



裘七尺道:“是能降低,但估计很难降低太多。”



听此回答,刘宽再次沉思起来。



京沪铁路肯定是用上的,不能任由它这样慢慢成了废铁。



像朝中某些人私底下议论的那样,把铁轨撬起来融了打造兵甲,更是暴殄天物。



那么,一年大几十万的养护费用,再加上运营起来后所需的人工费用,朝廷是否会亏本?



若是别的铁路,刘宽肯定不觉得会亏本。



可京沪铁路就不一定了。



因为京沪铁路是沿着大运河南下,到了江南其附近水路更多,运输功能太容易被水路替代了。



所以,即便将来投入民用,在缺乏经验和实际数据做推理依据的情况下,刘宽也不敢肯定,京沪铁路运营起来就一定不亏本。



但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运营亏本就将其废弃。



后世有的高铁线路运营后还亏本呢。



‘既然铁路维护成本无法降低多少,运营后的盈亏又是个未知数,为了保证朝廷对铁路运营的支持,只能设法给朝廷增加财政收入,以增加老朱支持铁路建设与运营的底气了。’



‘不过,以大明当下的情况,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方法倒也不算少。’



心中如此想,刘宽便稍稍加快了马匹速度。



···



约莫一个月后。



时间进入洪武十五年六月。



紫禁城,奉先殿内。



刘宽向龙椅上的朱元璋躬身作揖。



“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随即,朱元璋走下御陛,到刘宽面前好好打量了一番,笑道:“晒黑了不少,可瞧着也结实了——说说吧,此去徐州,沿途的铁路可还能使用?”



第一更。



第151章 铁路检测,运营亏本?[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