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_第127章 三个演员一台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三个演员一台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确是有点难,仨成年人带个娃,还有董雪晴那口上学的竹编箱子。



那种几乎没尾箱的出租车根本坐不下。



只能坐公交车过去,哪怕已经过了早高峰,还是很拥挤。



在车辆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堵车罕见,那就堵人。



几乎所有市民都得靠公交车出行。



上班时间挤疯了。



所以让卫东还是取了钱先去买车。



在市中心还找老妈借了点。



把七万块现金放董雪晴的箱子里,让小姑娘坐在上面,夫妻俩抱着娃围住保护。



这种阵型,怕是毛儿来了都没办法下手吧。



但经过邮电局大楼的时候,董雪晴使劲扭着腰板指外面:“正在修,我以后就在这里上班!”



周围拥挤的乘客都有点羡慕这个拿到铁饭碗的年轻姑娘。



让卫东探眼环顾四周:“这不是那个军医院附近嘛,行,就这一带吧。”



没错,就是带着二凤、狗蛋救了沈翠月那次来过。



当时就觉得离开了基本都是旧楼房还比较拥挤的市中心,这郊区边发展得反而崭新,都是高楼和整齐住宅,比在市区住着宽松多了。



江州因为山体江岸的地形特殊,所以几个发达的区中心之间的公路两侧看起来都像郊区,未来才会逐渐填充成巨大的都市。



这块就算是先发“郊区”。



让卫东觉得只要能买房了,先在这些地方买了安家也不是不行。



他的眼界,从一开始就因为指着去换飞机,被拉得很高。



从来都想过买几套房等到未来涨价赚钱。



而且下了公交车,昨晚出租车司机指的汽车工业贸易公司,可不就是那次从医院出来,顺便看见的汽车厂之类。



不过才大半年时间变化日新月异。



这么珍贵的年代,不抓紧赚钱,指望几套房真是太没出息了。



沿着路边门面好多家公司门头招牌,都跟汽车有关。



没后世4S店那么富丽堂皇,也算是七八家各类汽车销售扎堆了,从农用车、拖拉机到卡车、小货车都有。



比半年前多了好些车型,排列摆放在路边的数量也增加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个允许私人有车的政策影响。



所以在一切都需要批条子、凭票购买的时代,各种车型居然还比较充裕,随到随买。



也许恰好处在企事业单位比较穷,个人又没富起来的节骨眼上。



江州这个后来的汽车城算是供大于求。



而且正像那司机说的,停放在路边江安面包车的确是用进口配件组装起来的型号。



让卫东开了个把月的五十铃双排座,上手试试就知道了,甚至连车身漆面都不像是国内工艺。



不过这里出了个小插曲,人家门口摆了四五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各色微型面包车,董雪莹还能比较端庄淡定的坐在门市桌边翻看购车合同,了解人家的购车上牌流程。



刚刚对私人开放购车才几个月,实际上上牌还得这些销售公司办理,当然人家也没趁机赚钱的思路,他们也没从只服务企业转变过来。



让卫东却能挺娴熟的把车挂在东升日用品公司名下,这样就是企业资产,后续一应支出都是公司承担。



可以抵税嘛。



董雪晴已经欧欧欧的欢快蹦跶着在外面挑选了。



让卫东抱着娃靠门边看,还回头给当姐姐的调侃这不还是个孩子吗?



董雪莹回眸出神:“以前从来没看她这么欢快过……嗯,我也是,家里有了主心骨,心气儿都不同了。”



孩子已经选好:“红的!我们买这个红的好不好。”



让卫东真把她当娃:“行行行,你好好工作,也去学个驾照,过两年我跟你姐就把这车给你开。”



他很清楚这只是个过渡用车,过两年再买别的车应该不难。



董雪晴跳回来,开心得跺脚:“好!我一定要去学,姐姐一起,我好高兴!”



姐姐也被感染到:“可以吧,我们要这辆红色的,像个消防车。”



的确,全身大红色的车身好像在后来成了消防车的专用色,路面上就极少看见吧。



可销售经理却犹豫下:“那……这辆车我们不保修。”



汽车是大件,机械保养维修更是家常便饭,东风、解放这些车型每个月不修一两回,简直不正常。



而这些“进口”汽车,新车型厂家不保修就没人会修了。



这些引进组装车的厂家,其实也是在通过这个维修过程练技术。



之前那辆五十铃都有厂里保修承诺,不然那坏了怎么办。



第127章 三个演员一台戏[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