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_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姨妈巾还是赚钱的,一包哪怕只有平均两三毛钱的毛利,每天十几万包那也是好几万的剩余价值!



只要上了规模,资本家是真赚钱。



如果说卖腊肉给让卫东开启了每趟几百块的收益,抵得上这会儿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钛锭给让卫东带来了每个月近十万的收益。



照相机则让他可以即将每周赚十万。



现在这特么卫生巾每天赚几万。



1984年的每天几万啊!



一碗肉沫面才一毛五,一升油才九分钱的时代。



每天几万块是什么概念。



喝茅台都能喝一瓶摔十瓶助助兴。



反正茅台也只要18块5。



就算放到四十年后,这种赚钱力度只要不跟IT界比,也是相当惊人了。



对外当然宣称生产成本到卖价之间的钱,都是销售成本。



还要给管理人员发工资,每天都在购买设备。



可实际上只有让卫东和董雪莹,沈翠月才清楚,四毛八的产品成本,到六毛、八毛的内部价、批发价之间,也就是点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销售成本等于零!



因为这玩意儿是刚需,是没有竞争的新产品,拿出来就有人抢着要。



甚至让卫东试着发给高校销售团队们,他们还不是转手一元一包的卖,他们的提成都在那两毛里。



这种疯狂赚钱的局面,让卫东只顾忌两件事,赚太多被政策收拾,出现仿制竞争者。



前者他才使劲让利给工人、销售提成,后者就是赶紧打广告筑起护城河。



所以在商州,让卫东利用资金砸出来片玻璃建筑,何尝不是巩固局面。



起码也表达了扎根商州的态度。



反正他作为外行提要求,建筑公司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就行。



玻璃看起来炫目高档,窗明几净的更容易显得卫生。



造价其实没那么高,在八十年代绝对有清新脱俗的效果。



每天附近桥上,街上,对岸都挤满了好奇市民、农村人看热闹。



津津有味的欣赏那一块块玻璃“砖”被砌到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上。



当然这些日子,让卫东的重点还是要尽量把熟食做出包装成品。



每天几百斤成品的烹饪煮制,让生产车间已经基本保证了味道稳定,也不用到码头上卖,直接在厂门口的店铺,现在有了卫生许可证,每天往来人群几两半斤的买回去下酒、给孩子补油水。



机械厂又现开发制作了半自动切割机,几个工人操作就能很快切割成基本类似大小的标准块儿,边角碎屑收集起来都还能卖。



最后安装到玻璃大棚里的抽真空机,差不多有三四张台球桌那么长的尺寸,可以让三十名工人分坐在周围。



中间的传送带上就是切块儿的小食品成堆经过。



每人面前一台跟虎口钳似的夹口,拿一块抹个袋子用签子挑开塞进去,踩一下脚闸抽气封口。



效率很感人,每人每天只能做五百个,就很容易魔怔。



让卫东很怕他们要不是被竹签子戳了手,就是被抽气封口压了指头。



技术人员笑让主任想多了,我们这个设计是脚踩着才能压力,真要手夹了,不会松开脚吗?



让卫东心想你怕是不知道那么多车祸时候狂踩油门的司机。



可这就算是三班倒,一天也就能做四万多包指头大的小食品。



每袋儿净重大约二十克,也就是每天只能处理不到两千斤的烹制过食材。



可实际上隔壁屠宰场的下水产量是每天一万五千斤!



哪怕处理、烹饪、表面烘干以后还是有四五千斤。



这特么得三条线才够啊。



那就三个口味吧,总不能盐焗的和五香的混在一起做。



让卫东发现自己又有点闻到这味儿就想吐的感觉,身处其中反正很快失去了对这个口味的判断。



只剩下不停的算算算。



没有手机、电脑上随处可得的计算机,让卫东上回去粤州偶然看到过那种巴掌大的计算器,没注意就没买。



现在后悔死了。



经常算得稍不留神就错一位数,然后结论大相径庭。



只能反复算。



他之前不是给老领导表示过这玩意儿做出来,卖八分或者一毛一袋。



下酒的话,四五个就能滋好几杯了。



这么算下来,一斤就是七块多,其实也比腊肉贵不到哪里去。



还分零开袋即食。



唯独就是不知道这玩意儿,经过紫外线杀菌、抽真空包装、高温消毒以后,到底能存多久。



总不能现在做一批等到一年后确认没问题再卖吧?



纠结。



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