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_第109章:殃及池鱼【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殃及池鱼【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事实证明,魏哲还是低估了这次风波。



虽然王芬之乱在史书上仅仅寥寥数语就一带而过,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大山。



无论在哪那个时代,无论成与不成,出了这种试图造反的乱子都不会小。



当在魏哲与高句丽你来我往的相互试探之时,一则古老的谶言开始再度在中原流行起来。



也不知道是王芬等人在故意造势,还是袁绍让人在暗中推动,反正“代汉者,当涂高”忽然被人旧事重提,市井之中多有闲人在讨论此谶言者。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解读都有。



……



翌日,青州平原郡。



“代汉者,当涂高也……嘶!莫不是应在此处?”



一处山中精庐之中,只见一姿容飘逸的老者面露震惊之色。



此人姓管、名瑾,字叔同,为平原管氏中人,与朱虚管氏乃同宗。



提起此人的名字或许后世没几人知道,不过他却有一个好儿子管辂。



管辂,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自幼喜观看星辰,少年时攻读过《诗经》《论语》和《周易》,成年后精通《周易》与仰观风角占相之道。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通灵诀》《破躁经》《占箕》传世。



吏部尚书何晏、邓飏、钟毓等朝堂要员都曾请他算命。



由于精通卜算之道管辂被时人谓之神算,死后更因此追封“平原子”。



而管辂的学问便是继承其父,而后才发扬光大。



故此管瑾本人亦是醉心于术筮之道,在本地小有名气。



于是让管瑾登门拜访时,管岳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亲自接待了。



然而两人还没坐下说几句话,管岳就惊怒交加的拍案而起。



这老头气急之下甚至径直起身怒指管谨道:“我本念同宗之谊,方才以礼相待,未曾想你这厮竟然如此用心险恶,来人……”



正当管岳准备叫家兵将管谨拿下时,管谨却丝毫不慌。



只见他取下儒冠放在地上,而后郑重一礼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然而还请管公听某一言可否?”



见此情形,管岳犹豫半晌方才咬牙道:“也罢,且留你这厮多活片刻,吾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狡辩!”



不过话虽如此,管岳还是小心的将周围的仆役全都撤去。



管谨见状这才面色凝重的坐在管岳面前长叹道:“管公亦是饱读诗书,想必也知道《春秋谶》早就曾言【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话说自前汉以来,谶言就已经大行其道。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已然流传了几百年,早就不新鲜了。



前汉末年王莽之乱时,著书立说,编造谶言更是风行一时



甚至王莽矫用符命,就是以此为称帝依据。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谶、纬开始合流。



所谓谶、纬,其实源于河图洛书,乃图、言结合之意。



甚至研究谶纬之学的今文经学大儒,还假托神意、假托孔子之意,将谶、纬与六经结合在一起,形成《易纬》《诗纬》《尚书纬》等“六纬”。



至于《六谶》,亦是如此惯例。



而在光武以图谶大兴之后,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得这种风潮更是成为主流。



所以管岳虽然经学造诣不深,但对谶纬之学却颇为研究。



第109章:殃及池鱼【修】[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