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_第143章 没学会走,就想飞?(月票加更4/4)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 没学会走,就想飞?(月票加更4/4)[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金材质的标本与物料确实少,馆里真品虽然不多,但仿品还是有几件。你不用刻意去找,想练手,直接过来就行。”



姚汉松笑了笑:“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再怎么研究,金子又不会少!”



“对,您说的对!”



边说边进了办公室,林思成不住点头,王齐志暗暗叹气。



再是仿品,那也是金的。



几人坐定,张平泡茶,林思成打开了箱子:“今天来,就是想请姚教授看一看,这两件东西能不能用得上!”



姚汉松点着头:“好!”



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心想林思成是不是又去了之前的那家店,买了两件何锦堂的仿品回来?



当然,何锦堂的手艺确实没得说,比他,乃至比馆里的金艺老师都高。



但说实话,毕竟是现代的民间工艺仿品,铜多金少,甚至是铜器鎏金。如果要研究真正的唐代宫廷黄金工艺,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是尽量别碰的好。



容易误入歧途,被带偏了。



但等林思成打开箱子,拿出东西,姚汉松先是一怔,而后瞳孔倏地一缩。



明代五梁金丝冠?



宋代朱漆戗金莲瓣式奁?



关键的是,不像是仿品?



他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从林思成手里接过金冠:



金箔錾纹,玛瑙压光,金丝网用的是“编灯笼空儿”。



冠梁为辫股,用的是堆灰法。



内衬赤金梁,外部累金珠。



特别是最后这个“累金珠”:承自于唐,更胜于唐。与唐代的炸珠工艺有最直接的关联。



关键的是,竟然是真品:等于照描画虎,依旧文献中的古法炸珠,只要能炸到金冠梁珠这个程度,就说明技艺复原完全合格。



上面还粘着一朵珠花……咦,压玉法、压印法?



哈哈,宋代的三师官冠珠花?



再看另一件,宋代朱漆戗金莲瓣式奁,这个更真!



而且,与林思成和王齐志准备研究的,已接近失传的“唐代金银平脱工艺”,同样有直接的联系。



不算直接继承,而是反向创新,但宋代的戗金工艺的工艺逻辑,确实源自于唐代的平脱工艺。



一是载体相同:同为漆器。



二是材料关联:均以金银为装饰材料,展现奢华质感。



区别在于:戗金是漆器中刻槽,嵌装金料。平脱是先装金料,而后打磨。



至少用来印证“宋时,平脱工艺仍未断绝”,绰绰有余……



姚汉松看了好一阵,又抬起头来:“从哪找的?”



“金丝冠是从买了玛瑙杯的那家店里买的,漆盒是从杭州找来的!”



“花了多少钱?”



“漆盒八十五万,金丝冠三十五万!”



姚汉松怔住,直愣愣的盯着林思成。



等于,总共才花了一百二十万?



但只论经济价值,这三件,五个一百二十万都不止。这还没算工艺体现,历史属性……



姚汉松看了看王齐志,又转过头来,眼睛渐渐明亮:“你之前学过鉴赏?”



“姚教授,我爷爷也是西大的教授!”



“哦哦……不好意思,你之前提过,我给忘了!”



姚汉松笑着,又看了看王齐志。



王齐志想骂娘:你忘了就忘了,看我是几个意思?



意思是,肯定不是我教的,对不对?



暗暗腹诽,姚汉松又放下漆盒:“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非常有借鉴意义,你准备怎么研究?”



“姚教授,我想试一试,看能不能逐步实验,推演关键工艺!”



姚汉松怔了一下:“直接试?”



林思成点头:“是的姚教授,直接试,实验用的物料我也带过来了!”



姚汉松眉头微皱:这根本就不是有没有物料的问题。



打个比方:走都没学会,就想飞……



第143章 没学会走,就想飞?(月票加更4/4)[2/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