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_第146章 汉代的棺材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章 汉代的棺材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bqgee.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普桑慢慢的驶了过来,半旧不新,漆色泛灰,少说也开了八九年。



不得不说,林教授是真朴素。



随即,车停在了门口,林长青和两位三十出头的男女下了车。



王齐志和商研迎了上去。



“林教授!”



林长青惊了一下,半开玩笑:“王教授,商教授,这么隆重?”



“当然!”



说笑间,三人进了办公室。



李贞沏好了茶,稍稍坐了一会儿,王齐志带林长青到了隔壁。还开玩笑,说是请他参观一下林思成的基业。



地方很大,近两百个平方,一隔两间。工作室这边早就投入使用,商妍的几个学生正在涮洗瓷片。



挺整齐,配备的设施也挺全。



大致转了转,几人又到隔壁,学校设备科的主任正带人设计场地。都和林长青认识,顺便打了个招呼。



起初,林长青还有些狐疑:只是一间个人工作室,能用多少仪器,犯不着让设备科的人专门设计吧?



但转了一圈,林长青越看越是惊讶。



靠东这一块,应该是高端清洗设备区,至少要配一台双波长的激光清洗机,一台低温等离子处理设备。



这两玩意只能进口,最便宜的德产货,两台都要二十万美金。



中间这一块,应该是显微操作区,需要激光定位仪、体式显微镜、显微操作臂。



显微镜还好,研究级的蔡司镜,也就七八万人民币。但定位仪,最便宜的一台,也要十万美金左右。



只是这几台,就接近三百万了,这还没算光谱仪、X射线等检测分析仪器。



给人的感觉,不太像是工作室,更像中小型的精密实验室。



问题是,这些设备学校又不是没有?



猜到他在想什么,王齐志解释了一下:“学校的设备,都是教学级,胜在实用,耐造。但要论研究数据的可靠性,还是要差一点的。”



林长青怔愣的一下:只是补个瓷器而已,教学级的都不够?



王齐志却暗暗一叹:如果只是补瓷器,当然够。但如果用于研究技术,复原工艺,以及复原黄金工艺,那肯定不够。



比如处理特殊胎体:瓷器处理的是泥胎、釉料,金银器处理的却是金属,以及焊渣。功率太小,根本不起作用。



更关键在于,一旦开工,林思成随时随地都要用,学校不可能说借就借。



怎么,学生不教了?



所以,师生二人商量了一下:求人不如求己。



而且这还是林思成尽量缩减型号和功能的结果,按照王齐志设想,预算至少要翻一倍……



看王齐志不吱声,林长青却会错了意:王齐志怕不是担心,专利归属权的问题?



用学校的场地,用学校的设备,如果研究出了技术,应该怎么算?



基于这一点,确实要提前考虑。问题是,投入成本这么高,能不能赚的回来?



狐疑间,几人又回了办公室,王齐志将相关的资料全部取了出来。



又大致讲了讲:“林教授,我也不瞒你:十一前,我专程去了趟京城,本来是想插插队,但没插进去。之后又请人指点了一下:说是尽量不要越级,不然变数太大……



回来后,又和校领导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从区一级开始申报……林教授你门路广,人面熟,这一块还要麻烦你。”



真要申遗?



林长青暗暗狐疑,接过资料。



林思成跟他说的时候,只说申报项目主体为“青花瓷修复”,核心技术来自于“故宫瓷器修复组”。



但林长青很怀疑:这根本不是有没有核心技术和资料的问题,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研究和学习。



即便给他和商妍,其它的都别干,就专门研究这个。没个三五年的功夫,都不敢说能上手。



这还是基于他们俩长达几十年的专业学习,以及经验积累。如果换成林思成,怕不是得十年?



等学会,黄花菜都凉了,还申个什么遗?



暗暗转念,他打开文件夹。



资料上贴着照片,照片中是一樽修复好的哑光釉梅瓶:金枝璀璨,釉质莹润。



补的是真好,既便让他来补,也就补到这个程度。



再往下看:修复师,林思成!



林思成?



林长青顿了一下,看了看商妍。



商妍只是笑了笑,却不说话。



林长青又会错了意:确实是林思成补的,但肯定是商妍指导的。



仔细再看,果不然:指导老师那一栏,签着商妍的名字。



随即,他又想了起来:“这是不是郝秘长卖的那一只?”



王齐志点头:“对,卖了三十万!”



林长青愣了愣:他当时还出过价……



继续往下翻,翻到那只“酱釉洒金钵”,林长青不由的一怔:大漆?



第146章 汉代的棺材板[1/2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